杂的字不会写,过于复杂的词不明白。
那个年代东北基本上就是这样的,因为资源丰富,工业发达,为了培训劳动力,东北在当时扫盲的问题上是最下大力气的。毕竟东北人不多,工厂非常多。所以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进入工厂的话,那就至少要有点儿文化。算是工业生产的一些基础要求,就算工厂有文盲,那也没有问题。因为各大厂子都会自己办班扫盲。所以那年的识字率东北普遍都在七八十左右的水准。
只有极少数的偏远山村里才有真正的文盲。
而要是有一些稍微不太常用的字出现,这些人还是不认识。
总之进一步的教育,把一些法律名词提前说一下。还是挺有用的。
所以在老师来之前,李默准备自己先开始教学。
就当作是大队给的福利,算在了大队给的钱里面。
文具的话,本不成问题,关键是笔。
铅笔倒是不贵,但不是按照成本价格进来的。但还是比市价低一点儿,就算是自己不赚钱了。
本的话,李默完全没问题,造纸厂送来的本,虽然不是粉连纸,但至少写和画都没有问题。
李默安排了一辆车,拉着不少的本进村,这一下子带来的就是几百块钱的东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