动身边的同学投稿,不然稿件不够;最后社长和几位负责编辑的同学审完稿、进行排版打印,大概打印个几十本,在下一学期的时候刊发,给每个年级每班发一本。当时她们杂志社的期刊还很正式地申请了发行版号,听说还是省级刊物来着。
因为社团活动少,存在感低,时常需要为了学习而让步,筱芫那会完全没有自己参加了社团的实感。而且听说其他社团也差不多,街舞及武术社因为是后来新创办的,还热闹过一阵子,有段时间每天都能看到一群人在操场上练街舞和双截棍,但是过了那一段时间之后,也没什么活动了。
唯一存在感从始至终比较强烈的应该还要算广播社,每天学校午间广播,都可以听到广播社根据学生的点歌来放歌,有时候还会念学生点歌时的留言,颇有那会还存在的电台点歌那味道。若是学校有校园活动,如校运会之类的,广播社也会狠狠地刷上一波存在感。
也许就是因为这个,所以后来上大学的时候,筱芫心心念念地想要加入学校的广播站,可惜还是没能进。
“我们学校有社团吗?都有哪些啊?”想到上辈子没有缘分的广播站,她不由来了兴趣,好奇地问道。
说到这个,郁秀秀脸色肉眼可见地兴奋了许多,声音也不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