业活动的重视,一年当中除腊月和正月外,每个月的第一天上午,顺天府尹,也就是京都的行政长官“请旨传宣谕一道”,率领辖属的宛平、大兴两县知县走出皇宫,来到承天门金水桥前,向召集在此等候的两县代表人士“面谕”,告诫四海九州须勤务农时,精心耕作为要。
这应该是皇帝每月颁发的兴农文件。
农业劳作,老百姓自然清楚该怎样调度,而这年复一年,月月如此乏味的文告,既不能给民众带来实惠,又不具有约束力,还要兴师动众,以谢皇恩,这项活动反而成了老百姓的精神负担,难怪有的人称病缺席,有的人甚至“雇市井无赖充之,以应命”,这类人等站在承天门前聆听宣谕,真是莫大的讽刺。
此情此景,皇宫中的帝王是不会知道的。
千古时代的名著《宛署杂记》,作者沈榜在万历年间曾任过三年宛平县知县,他对此很无奈地写道,皇帝“深知稼穑艰难”,“每月必宣谕京兆”以达天下,还谆谆告诫百姓“民生在勤,勤之不匮”,此等生存大事却不被老百姓所理解,进而感叹到“谕之不从,民之愚也”。
当时黎民百姓真心所想的是什么,已无从考查,普通人家生活的如何,书中没有正面的表述。但是,顺天府辖区内的人文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