么样?」
「初看这位作者第一部时感到很新鲜,但多看他的书几部,就发现基本都是一个味道。
诺顿说道:「是么,可是他的作品每次都有新的危机出现,可不一样。」
「危机灾难是不同,但作者书中呈现出的视角,是一致的,那就是以小人物的视角去观看、去经历、去体验、再去感悟、升华。」
「你觉得这样不好么?」
「不,我觉得这很好,个人视角更容易代入也容易引起共鸣,但作者已经太过熟悉和掌握这种写作手法,本本都是这样的流程,所以多看几部后,就会觉得格局小了,也容易腻了。
「这还直是比较新鲜的一个说法,尤其是对干我们
这种看惯了宏大叙述的神教书籍的神官来说。现在,连神教文学圈的一些作品,也已经在逐渐思考个人和神史之间的视角脱离,提倡人性和神性的分割与解放,反思神性对人性的压迫与奴役,难道,你不认同么?」
我倒是可以认同,可是您茶几下面,怎么连一本这样的书都没有放呢?
「我以前是认同的。」「以前?」
「在我刚成为神官时。」
「呵呵,你很有胆量,对着你的大祭祀,说在刚成为神官时,认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