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描述的一样吗:“此情无计可消除,才下眉头,却上心头。”
柳如是眼有泪珠,不过嘴角却是挂着一抹笑,心头阴霾也云开日散一般。
最后,她写了落款:
某年某月某日,柳如是于胭脂河畔作!
负责人上来收卷轴了。
负责人是一名老先生,他本是要直接卷起的,然后把四个卷轴一起呈送给台下的裁判们。
不过,他瞅了眼第一句,就忍不住看了第二句,然后是第三句。
这时,司仪就催促了。
他慢腾腾的卷起,趁此机会读完了第四句。
“好词,绝妙好词!”他居然忍不住赞叹了起来。
司仪很想骂一句,但是想想算了,这杜老先生,就是一个诗词迷,见到好诗词,就会赞叹一番。而用词,总是这么两句。
很快,裁判们就拿到了四个卷轴,然后开始评分。
毫无疑问的,柳如是的《一剪梅》震撼了所有人。为了公允,裁判们还把四美的作品朗诵了出来,并当众展示。
花、满、楼三人的作品顶多算二流,才情也差不多,柳如是的作品则是鹤立鸡群,属于超一流之作。所以,他们都没有心思去读那三首诗、词、赋,随便按了个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