技术出来,事实上,能刊登在《科学》上的文章,本身已经够厉害了,远远超出S级的文章,虽然每年还是会有,但多数是学者们数年潜心研究之功,最起码,也是一箩筐的灵机一动汇聚而成的,又岂是说来就来的。
只不过,站在台上的时候,杨锐总还是希望自己拿出来的东西更好,准备的更充分。
然而,这个世界上,原本并没有什么人,是真的能充分准备起来的吧。
杨锐这么想着,静静的等待着主持人的串场。
今天的主持人,是来自瑞典科学院的辛克莱,他同时也是多届诺贝尔化学奖的五人评审委员会成员之一,虽然早在80年前后,辛克莱就淡出了诺奖圈子,但他只要是瑞典皇家科学院的成员,就已经代表了大量的信息了。
最起码,瑞典科学家对杨锐的关注度,会提高一个档次都不止。
仅此一点,杨锐就觉得此次宣讲没有浪费。
“现在,有请PCR的创世人,令人敬仰的科学家,来自中国的生物学家杨锐先生……”辛克莱的声音突然高昂起来,并且带动了一阵热情的掌声。
杨锐深吸一口气,就此上台而去。
斯德哥尔摩大学的大会堂弄不好就有百年历史了,站在台上望过去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