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司来说,能够多一笔对诺奖的资助,本身就能值回票价了,而最有诱惑力的地方,则在于G蛋白偶联受体对于医药研究的影响。
G蛋白偶联受体与诺奖的关联不是凭空产生的,而是因为它与人体和医药研究的联系极其密切,可以说,在这方面的基础研究的进展,每前进一步,就能有数十种的新药冒头。
也是因为这样,G蛋白偶联受体领域的绞杀战才如此的惨烈,无数的顶级实验室的背后,是大量的基金会,以及大型制药厂的资助。
二战以后的国际科研格局就是这样,能够赚到最多钱的科学项目,能够得到最多的资助,而能够促进赚钱科研的基础科研项目,能够得到最多的关注。
当然,也免不了大量的资金涌进来。那些“慈善家”们创立的数量繁多的基金会,其使命并不一定就是履行慈善事业,更多的是众筹资金,投入到自己在乎的项目中去。例如大型制药公司的老板和高官们参与的慈善基金,虽然不追求盈利,但他们一定会瞅着G蛋白偶联受体这样的项目而来。
三井和松岛恒也是一样,他们付出的资金,从国家申请到的经费,也都是要用于有利于自己的方向。
松岛恒看着杨锐,就像是看着一尊漂亮的奖杯似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