效率的时候。”杨锐说的话很严肃,语气表情却是平和的,且诚挚的道:“谷强,成立一个小组很简单,我一句话就能确定下来,分拨几个人给你,也并不困难,但这是没有意义的事,我不愿意给你一个虚幻的许诺,我甚至不敢说,我给予你的回报,就一定能让你满意,但是,离子通道实验室的目标是做出G蛋白偶联受体的三维结构,任何决定,都不能阻滞这项目标的达成。”
《nature》的档次在某种程度上,是比《CELL》高一点的,后者毕竟是生物学的期刊,前者却涵盖了全部的自然科学领域,刊登难度也是略有差距的。
但是,这并不意味着《nature》上的文章就一定会比《CELL》上的强。杨锐也无法保证,他就能给一篇更牛或者相同牛的成果给谷强。
而且,人的判断力是有偏差的,也许杨锐现在给谷强的是他认为的更好的成果,谷强的认知却不一定是相同的,再过一二十年,认知变化就更大了。
更不要说,之后又将谁的成果和论文拿出来补偿给谷强。
学阀不好当就在于此。
但在现实的科研生活中,学阀的存在还是不可避免的。
尤其是国内科研界,学阀做科研要比普通教授做科研容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