平的……
简单的推论,让陶学林做出了决断。既然离子通道实验室的目标是世界级的实验室,那放弃一个北大生化实验室,却能加入到北大离子通道实验室中去,不仅不吃亏,还可以说是赚翻了。
至于北大离子通道实验室,是否能成为世界级的实验室,陶学林觉得,只要PCR能够扬名立万,杨锐举起的王旗就不会衰败。
第三世界国家也是可以有世界级的实验室的,看看埃及、TNS之流的国家就知道了,因着自然资源、历史资源或者学者资源的不同,第三世界国家偶尔也会放卫星的,只不过,越是第三世界国家,资源的竞争就越激烈。
北大离子通道实验室若是能够成为世界级的实验室,集聚效应之下,陶学林不觉得生物化学实验室的老板身份,还有什么吸引力。
这一串的推论的基础,都是建立在PCR的强大和G蛋白偶联受体的发展顺利之上的,要说单薄是有些单薄的,陶学林却觉得可能性很大。
与之相比,杨锐的年龄和学历,反而不是什么大问题。
北大的天才多了,杨锐是天才,又有什么奇怪的?
第二天一早,陶学林拾掇拾掇,连生化实验室都没有先去,就到离子通道实验室报道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