然选择了提前研究的模式,自然不想再玩什么分享的模式了。
再者,结构和信号一起做出来,才能大致的让人了解G蛋白偶联受体,缺一不可。
杨锐要是只做其中一个,依旧指不定啥时候能得诺奖。
G蛋白偶联受体和其他的领域不太一样,因为该领域太难了,所以,积累固然是需要的,有时候却还要看运气和灵感。
所以,12年的诺贝尔奖和02年的诺贝尔奖,甚至92年的诺贝尔奖,并没有太遥远的距离,至少对杨锐来说,并不是不可逾越的距离。
当然,这东西得奖的几率也是超大的。
正常点的诺贝尔奖,等上十年八年,或者二十年的得奖,算是正常的,倒霉的等到人死灯灭了还没等到颁奖的,快一点的则是PCR这样的,通常等个几年就有机会。
但是,G蛋白偶联受体就厉害了,就12年的版本来说,11年得到成果,12年就给颁奖了。
没办法,这东西实在是太过于王道了。
当然,这也不是说做出G蛋白偶联受体,就一定能第二年获奖,只能说是又增添了一个砝码罢了。
刷诺奖和打神装是一样的。
你知道BOSS会出神装,终极BOSS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