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不多,就是翻倍,杨锐也开得出来。
而且,不像是机械厂或者资源密集型的企业,制药公司对销售人员的需求,是无穷无尽的,尤其是自带客户和政府关系的销售人员,哪怕是出高价买断他手里的资源,那都是相当划算的。
相比之下,国内有的是自带客户和政府关系的干部,他们是苦于没有套现的机会。
制药公司的这种商业模式,在国外是相当普遍的。
等到跨国制药公司大举进攻国内市场的时候,他们的这种手段更是把国企打的人仰马翻。
国企的福利待遇确实不错,编制内的工作也的确令人羡慕,但是,与外企动辄数倍乃至十倍的薪水相比,那就一点优势都没有了。
更不要说,外企的发展空间一点都不比国企弱。
不像是一汽或者电信这样的大型国企,中国的制药企业的规模普遍偏小,几千人的工厂就算是其中的佼佼者了,能形成集团公司的寥寥无几,发展空间也是局促。
反而是国外的制药企业,百年老店比比皆是,算下来全是世界五百强级别的强悍企业。进入国内以后,更是一个个的求贤若渴,以一名职场人区区三四十年的工作时间来说,只要有能力在其中一家企业立足,就根本不愁找不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