结果杨锐出来了,你们就清醒了?
她却是不明白,今天在场的人里面,起码有一半,是因为杨锐来的。
PCR的价值是随着时间而增长的,等到21世纪的时候,PCR的发明已是神一般的发明了——就是在86年,杨锐发明PCR仅两年多的时间,杨锐本人的地位已经三级跳了。
在世界范围内,学者们基本公认杨锐是第二阶的学者,生物学内部更是如此。
第一阶要么就是拿到诺奖的,要么就是声望高隆的著名学者,第二阶,则是做出了诺奖成果,等着拿诺奖的学者了。
大部分的第二阶学者,拿不到诺奖的主要原因都是年龄太大,活的不够久,以至于等不到诺奖。
当然,诺奖的数量有限,每年都有新的成果涌现,能等到诺奖的难度是越来越大了,但像是杨锐这么年轻的,起码还能等个四五十年,要是再能活一点,等到八十岁的时候,诺奖是不给他都不行的。
在大中华区的范围内,杨锐就生物学内部的号召力是无与伦比的。
许多人对讲解员说什么,是不怎么关心的,但杨锐开口,他截然不同了。
王博士也是立即就竖起了耳朵。
诺奖级的学者讲话,一辈子能听多少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