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曹,已是站的笔直,等在了那里。
“杨主任来了,这边请,这边请。”老曹说话间,用赞叹的目光打量着杨锐。
他昨天漏夜杨锐写的发展纲要,越读也能感受到其中的深意,许多构思与逻辑之严谨,就是写老了文件的笔杆子,都得琢磨一二。
如果不是整份发展纲要,完全贴合国内实际情况,老曹非得怀疑杨锐是从哪里翻译来的国外资料。
如果不能用这一点来解释的话,那杨锐就只能是纯粹的天才了,不仅是科研的天才,而且是科研制度的天才。
老曹是用好奇、难以置信和羡慕嫉妒恨的表情扫描杨锐的。
身为“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”的顾问的顾问,老曹知道国内在这方面的人才有多稀缺。可以说,中国学界所需要的科研管理者,比实际上所拥有的少一百倍,其中优秀者百中无一。
而一名优秀的科研管理者能够发挥多大的作用,看看那些著名的实验室就知道了,一所实验室的兴起,通常只与一两个人有关。
大多数科研者,其实都是隐性的自闭患者,他们关注自身,关注自身的研究,关注自身研究的外部评论以及外部环境,但也就仅此而已了。
而能管理实验室的学者,能够指出科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