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哦,有什么好作品吗?”杨锐搬了一个小板凳,坐到了景语兰身边,和她只隔一个扶手的距离。
“我也刚刚开始看。”景语兰闻到杨锐身上的气息,声音不由的降低了一些,声线却是更加的圆润了。
“看看目录,咱们一起选一部看。”《当代》是国内知名的文学刊物,既刊有长篇、中篇和短片,也收录讲谈、纪事等栏目,在没有网络的年代里,可以将它看做是一个回馈时间长达两个月的文学论坛。
对于80年代的知识分子来说,两个月就能看到一本《当代》,而且可以写信和投稿,简直是伟大新世界的降临。
在电视节目极少的情况下,杨锐时不时的也会买几本杂志看一看,固然是不能体会到网络时代的即时反馈,总归不是生硬而沉默的。
“你喜欢看哪种类型?”景语兰好奇的问杨锐。
文学是属于时代青年们的属性,景语兰也不例外。
现如今,喜欢文学根本不是一个标签,而是全民属性,包括不认识的老先生,也愿意听一听评书。
杨锐的手放在目录上,顺着作者的名字,一路划下来,继而停留在了一个熟悉的名字上。
“王朔?你看过他的书吗?”杨锐顺着作者名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