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建成同志站的笔直,道:“我有点摸不准,这个,像是有活性的……”
一群吃瓜学者恨不得把瓜皮扣在他头上。
怎么还是个摸不准?
“我来看看吧。”有人主动请缨。
围观的吃瓜学者唰的一下,将脸全部转了过来。
伍洪波!
中科院遗传研究所的所长,也是中科院的学部委员!
只是几秒钟的停顿以后,人群一下子让出了位置,并悄然议论了起来。
“你见过伍委员做实验吗?”
“他不太亲自下场了吧。”
“这下子厉害了。”
包括中科院自己的学者,都是翘首以盼的样子。
做到中科院的学部委员,也就是院士的位置,不仅仅是学术能力的问题,也代表着相当资历和经验。
像是伍洪波院士,建国后开始做科研,可以说是伴随着中国的生物学的成长而成长,期间经历的故事,聊个三天三夜都是聊不完的。
对于在场的学者们来说,杨锐的学术能力更像在云端,而伍洪波的成就,却是摆在眼前的,而且是一遍又一遍的冲刷着学者们的眼帘,你申请学术项目,委员会里说不定就有伍洪波的大名,你的实验室要升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