愿意做,就是能做起来的。
当然,要做到真正的纯净食品和药品也是不可能的,但从杨锐的角度来看,后世的药品管理系统,其实一度是非常不错的,食品管理若是能达到药品管理的高度,再将后者略做提高,普通人的幸福感也是能大大提升的。
最起码,在杨锐能够影响到上层政治的时候,他更愿意做出这样的影响。
《人民日报》发表了文章之后,没几天的功夫,就有更多的讨论食品和药品的舆论出现了。
所谓的吹风,也就是如此了。
杨锐的生活也稍微变的繁忙了一些,除了实验室的工作以外,他不得不隔一天就去趟府右街,以充当顾问。
陈部长三五不时的也会过来,更多的时间则是王司长来充当传声筒和联系人。
尽管在地方上,司局级干部已经是大的了不得的官员了,但在政府中央,王司长也得夹着尾巴做人,就是要个谈话的小厅,亦得客客气气的问正科级的工作人员:“能借个地方用一个小时吗?”
工作人员也很客气,却是公事公办的看了记事簿,道:“没有一个小时的空闲了,40分钟行不行?到了时间就必须出来。”
王司长点头说“好”,又道了谢,在登记表上写了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