管大家都是吃公家饭的,销量降低不至于影响到收入。
但换个角度来看,80年代吃公家饭的人,也不在乎收入,因为大家的收入都差不多,无非是年资和职务的不同,有几十块钱的差距罢了。
然而,大家还是会在乎一些事的,比如事业。
做媒体的,总是希望自己的文章被更多的人看到。
而且,销量越高的媒体,在各自所属的单位里,也更显的重要,不能加薪,总要升职吧,否则人生还有什么奔头。
在西瓜和销量的双重促进下,各大媒体,在律博定的讨论中越走越远。
民众的兴趣,也不经意的受到了媒体的影响。
媒体本身就具有导向的作用,更何况,此事原本就是挺有关注点的。
80年代的科学故事里面,最常见的段子,就是某某中国老教授,某某中国工程师,某某中国技工,某某中国农民,用他新奇的智慧和与生俱来的知识,勇敢而巧妙的战胜了看不起中国人的外国公司、名人、政客、学者、富商、美女……
杨锐的故事稍微有点不够全面,毕竟,是否战胜了外国公司还是不能确定的事,但直播……有时候更容易激起大家的兴致。
信件,像是弹幕一样,不断的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