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人会高喊,谁都有第一次,你不给我机会——呵呵。
对杨锐来说,第一次从美国人手里拿钱,30万美元的自由资金,要比500万美元的投资性的资金有意义的多。
而这笔钱,他用在离子通道实验室,也比自己用掉更有价值。
高端实验室都是用海量经费养出来的,以杨锐而今的条件,他若是想要在高端实验室里工作是很简单的,包括达尔贝科这样的诺贝尔奖得主中的牛人,都会想方设法的满足杨锐的科研需求,条件会好的惊人。
有很多科学家都是愿意在实验室里纯科研,不操心的。剑桥的卡文迪许实验室里就经常拥有两名甚至三名的诺贝尔奖得主。
但是,想要完全的科研自由和完整的科研成果,就要自己拥有一间高端实验室,就要大量的开源。
依靠自己赚钱养离子通道实验室是不现实的,北大也不见得能接受。而要北大自己养——当然更不现实,就算杨锐拿到了诺贝尔奖提名,以国内80年代的条件,也是养不起世界级的生物基础实验室的。
从国家的角度来说,不管是投资电力还是投资猪肉,都比投资生物基础研究更有用。
吸收世界范围内的资金,是一家顶级实验室必备的属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