的催化剂配方,如果按照捷利康的底线,1200万美元加2%的分红权拿下,捷利康自然毫不犹豫的付钱,并以之击败日本公司。
但杨锐的胃口已经超过了5%的销售分红,这就不是捷利康所能接受的了。
区区催化剂的配方,既不出资也不参与经营,就要拿走整个辅酶Q10产业5%的收入,这已经堪比税收了。
几家制药公司宁可互相谈判,不管是否能谈出结果来,但至少能做到向杨锐压价。
反正,大家都不用催化剂,依旧能维持目前的局面。
两个月的时间,对于大型制药公司来说,基本都能算是立刻了。
可对个人来说,这就称得上是煎熬了。
哪怕是杨锐,也有些按捺不住了。
但他不能直接询问捷利康,以免显的心虚。
用“去铁酮”的合作试探一下,相较来说,就委婉的多了。
匆匆而来的弗兰奇,甚至说不准杨锐是不是真的试探。
毕竟,原创药的研制之困难,众所周知,捷利康这样的制药企业更是对此有着深入骨髓的敬畏——即便是世界排名前列的制药公司,也不是每年都能有新药出品,尤其是非改进型的纯原创药,极为难得,每一次成功研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