点红烧牛肉红烧排骨红烧肥肠红烧鸡块什么的,很是滋润。
于是,每周除了上两节课,杨锐还会再花费半天时间留在清华,后来,上课结束,杨锐也不急着回去了,而是到临时办公室里坐一坐,将带来的食物通通消灭,顺便修改《基因组学》的后半部分。
杨锐喜欢这种生活方式,利用不同的空间来分割不同的工作。
他在华锐实验室里做PCR的后续研究,并努力向二代PCR靠拢。离子通道实验室除了许正平等人的研究组以外,如今正在做基因测序的前序。
到了清华的临时实验室,杨锐就将时间用在整理《基因组》的撰写中。
他准备写4篇共16章,一直写到分子系统进化学。按照正常的进化规律,要研究这么多的东西出来,怎么也得十几二十年,就是做的快一点的,也得十年八年的。事实上,很少有年轻人写出大部头的学术专著的。
一方面,是年轻人的积累比较少,论文可以是精妙的创意和好运的实验拼接而成的,专著就很难做到了,动辄数百页的内容,肚子里没货是很难写出来的。
另一方面,年轻人也没时间写书,几百页的专著比几百页的论文都难写,尤其是《基因组学》这样的开创性工作,积累十年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