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理想的方式,是杨锐已经建立了无可匹敌的优势的时候,后来的竞争者出于成本收益的考虑,不会出现大型实验室参与竞争。至于那些永远盯着热点做实验的科研猿是无法杜绝的,这些科研猿都是食腐的,但也不影响主实验室的工作也就是了。
“那么,就从耐热聚合酶开始吧。”杨锐的眼光放在了最后一步。
虽然是最后一步,但是,耐热聚合酶是实用PCR技术的前置技术,也是必须的材料,提前做出来,能够加快后面的研发,而且减少花费。
另一方面,这又是很关键的技术,而且早在73年,就有了相关的研究。
在PCR技术出笼以前,该技术并不受重视,因为人们也不知道能用来做什么,研究者本身也是出于兴趣才做的——1973年,来自台湾的女留学生在指导老师的要求下,以黄石公园的热泉中发现的嗜热菌为研究对象,成功分离出了该细菌耐高温的TaqDNA聚合酶,杨锐甚至不知道她是否申请了专利。
在当时看来,这或许也是挺没有必要的事情,没有人能想到,这最终会成为一项价值3亿美元的技术的关键部分。
然而,对方即使没有注册专利,但有论文在手,也是不容抢注的,杨锐的脑筋转的飞快,顷刻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