”
“当然。”
“能订几本?”外国的书籍和期刊都是相当昂贵的,直到21世纪也是如此。一本图文并茂的大部头科研书籍,价格往往超过100美元,许多小一些的项目,光是这项开支就令人头痛。
而在1984年,外文书籍的价格虽然会便宜一些,可算上物流成本,价格只会更高,全中国的图书馆以及科研机构加起来,也就是北大图书馆的藏书质量最好,即使如此,也不是想要什么就有什么的,图书馆更不会根据讲师的需要而采购书籍。
杨锐脑筋一转就有了想法,道:“你如果决定加入的话,我保证100本书籍,10套期刊的采购额度。”
他没有说想要多少有多少的话,100本外国书籍和10套期刊买回国,成本已经超过了1万美元,而且足够黄茂用很长时间了。
黄茂的两颗眼珠子,一下子就瞪圆了。
他还在学习和积累阶段,大部分的研究员在研究初期大抵如此,所以也分外的需要学习。80年代百废待兴,国内的资源贫瘠难以想象,有限的经费即使用于理论研究尤显不足,许多研究员都不得不自己存钱购买书籍,用两三个月的薪水,托人从国外带回一本二手书籍的事情在这个年代屡见不鲜,因此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