着抄了几行数据,拿了下去,并大略的解释给教授听。
王永像是偷到了蜂蜜的狗熊似的,浑然不顾来来往往的诸多学生,就地坐在了门前的台阶上,一排数据一排数据的揣摩。
杨锐给出的数据就84年的水平来说,也不能说是创新了,只能说是不落后。
但是,在这个没有计算机检索的时代,要从浩如烟海的论文中找到不落后的数据,已经相当不容易了。而要找到30年后再看,仍然不错的论文,那就更难了。
杨锐下意识找到的都是相当有代表性的经验数据。虽然数据本身又被杨锐给修改了,可还是能从中看出一些东西来。
王永显然是看呆了,直到下课的学生大批涌过,王永才猛然惊醒,连忙将数据纸塞给杨锐,说:“你应该好好做这方面的研究,数据非常好,非常有价值……我在短期内不会涉足G蛋白,给你半年……我等你8个月的时间,你如果不能把数据都用好了,我有可能要做相关实验了。”
三分之一页纸的实验数据,就已经勾起了王永的研究兴趣,他生怕杨锐不知道其中的价值,又着力解释了一番,且道:“如果不是钾通道的研究很有意义,你又做了一半,我就要劝你现在立刻转做G蛋白了,当然,两样联系起来做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