个D,补考一下也算是过了。
80年代的预考一样算的是总分,鸿睿班能考300多分的学生,正常发挥的话,通过是没有一点问题的。
至于还考200多分的学生,在目前的鸿睿班已经不存在了。
80年代的学生分数低是多种因素结合的,其中之一就是老师的水平差。用高中生教高中生的现象不仅存在,而且数不胜数。毕竟,现在的中专生就能安排工作,大专生都很少回县里,除了大城市和县城的好中学,根本没有高学历的老师耐烦做老师。要来乡镇中学,到教育局混几年再出来做校长不是更舒服?
初中生教初中生勉强可以,高中生教高中生绝不可取,除非是能考六七百的优质高中生,才能对高中的课程体系有较好的认识。高考要求的高中课程包含各种函数、动量的复杂内容,要是不够难,也不会让600分成为分水岭。
不过,再难的课程也有基础分的存在。350分以下的高考生,属于基础分都拿不全的学生。换言之,就是某些基础知识都不知道或不熟练。
而要补足这部分知识,一个差不离的老师并投入足够的时间,也就行了。
80年代的大专录取线,经常还达不到350分,其实就是有大批的学生,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