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坐等杨教授的大作了。”秦宝冠说着就告辞。
杨锐眯着眼笑,谦虚道:“大作称不上,给孩子们看的东西,主要是教材委员会那边也有兴趣。”
被贴脸装了一发,秦宝冠顿时理解了杨教授的高大上,又是一阵恭贺才离开。
簿耿鑫也是感慨连连。
文章上教材是什么概念?
和鲁迅齐名呦。
杨锐只是微笑送人出门。
国内的教材是由几个教材委员会决定的,而教材委员会,说的浮夸一点,不是北清人科的教授,就是从北清人科毕业的,没有这个资历的,话语权寥寥。
外国回来的有意识形态危险,国内别校出身的——你自己读书的时候就不是顶尖的,你凭什么决定教材里出什么。位列全国前五的三十所高校里面,能出三五个例外就很令人意外了。
当然,杨锐本身的资质也是足足的了。
诺奖获得者写的科普文章,加入新教材中,简直是再合适不过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