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撰写一篇小论文。
甚至连浓度的变化,都可以看做是一个小课题。
但在杨锐遗传工程实验室里,这样的项目,自然是不入眼的。
王良才也只是按照传统模式,做了无蔗糖的版本,以及3%蔗糖版本。紧接着,他取出培养皿,滴上去核操作也,再添加细胞松弛剂,然后上覆石蜡油,最后,在微滴中放置羊的卵母细胞。
仅仅是开始阶段的小步骤,就让王良才出了一身的汗,实验室里的寒气,早就感觉不到了。
这也就是院士级的王良才了,换成是其他选手,别说是小新人了,就是以操作著称的老年教授,或者是初出茅庐的新任教授,都不一定能玩转这么几个步骤。
最起码,得失败上一两个星期,才能百分百的完成既定动作。
考虑到,这里面每一次失败都要浪费一颗乃至于多颗的卵母细胞,就可以想象到经验丰富的选手的重要性了。
更不要说,接下来的步骤,只是更复杂的连续动作,更加的考验手法。
童第周当年能从比利时牛起来,就是他的手法好。
至于他的手法为什么好?有一个故事专门讲述它:当时比利时人民已经开始按时上下班了,科研人员严格执行工作要求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