术,并没能第一时间发表。
不管是从个人还是学术角度来说,谷强都等于对团队做出了巨大的牺牲。
因此,杨锐曾经许诺,一旦该技术被人提前发表了,就还一篇顶级期刊的署名论文给谷强。
谷强的运气不错,并没有失去“一锅搅”的署名权,尽管如此,杨锐后期还是给谷强了福利——另一篇《自然》期刊的第一作者,以示奖励。
这已经是学术领域的灰色地带了。在完美的科研世界里,谁做出来的成果就由谁来署名发表才是正理。
然而,世界并不是完美的。
杨锐也没有这样的道德洁癖。
利用实验室超卓的实验条件,以及出色的眼光,杨锐愣是安排谷强刷了两篇论文出来。其中一篇顺利的登上了《自然》。
尽管营养不足,但顶级期刊就是顶级期刊。
如今,谷强手握4篇顶级期刊论文,俨然已是国内一线的大学者了,理论上,他现在只要站出来,立即就能获得一个大项目的指挥权,再拿下来,就是国内顶级的大学者了。
但是,捏着红包,谷强笑的直不起腿,又哪里会做这样的考虑。
除非请他回山大当校长,否则,单论项目和经费,国内生物学界,哪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