害怕贷的太多还不上,又都指着别人出头。
包括外贸部门的干部们,此时也是有些慌神。
87年的国家外汇储备,也就是百亿的水平,以汇丰为首的银行团,一口气就想贷给一个代表团上亿英镑的外汇,几个三十来岁的外汇小将,又怎么敢答应。
这样的数额,原本应当是他们的老大的老大的老大,费劲九牛二虎之力,才能谈下来的数额,非得郑重其事的来几场不见硝烟的外事谈判才还确认,又怎么能轻易的点头呢。
杨锐脑子一转,就想到了症结所在,却是笑着摇摇头,道:“我也许可以改变他们的想法,但是,我无意于此。”
从杨锐的角度来看,仅仅目前的外汇数额,也都是够用了。对这些国企来说,也还真不存在多多益善的情况。
到时候,真的到账的钱多了,来打秋风的和尚也就多了,到了还钱的时候,利息再少,本金总是不能少的,一来二去,说不定真的会倒闭了。
所以,企业不要多贷款,杨锐也不可能逼迫他们去贷。
另一方面,杨锐也不觉得这是多么难得的机会。只要有了先例,之后贷款是越来越好贷的,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名头,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好用的,这点是毋庸置疑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