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自己的采访纲要。
翻译是《泰晤士报》自己的人,工作的很是认真。
“早年的中国,有一个词汇,叫做缺医少药。中国在发展,我们也亟待解决这样的问题,可以想象,任何一个国家,任何一家企业,如果能够在这个问题上,获得少量的份额,都能因此带来巨大的收益。”杨锐的回答与问题基本没什么关系,笑容却是依旧。
翻译也是逐字逐句的给转移了过来。
美女记者则是愣了一下,低头看了眼自己的台本,再道:“杨锐先生,我想具体了解一下,您是认为,此前的中国在发展方面是有弊端的是吗?”
“你理解错了我的意思。”杨锐道。
“那请您详细说明一下可以吗?”美女嘴角露出笑容。
杨锐点点头,道:“当然可以。”
“您请说。”
“其实很简单,中国市场是一个繁盛的市场,而且将更加的繁盛,这样的市场,不仅对英国很重要,对全世界人民都很重要。医药是一项硬需求,人都是会生病的,想想看,十亿人的医药需求,是多么的庞大。”
杨锐说的很自然,美女记者却是听的着急了。
这根本就是答非所问吧。
她不由抬起头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