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系。
所谓的北大离子通道实验室提供技术,再经过工厂化,投放市场,其实就是后世烂大街的产学研一体化,也是杨锐对北大离子通道实验室发展构想中的重要一环。
国内的科研环境和社会氛围,决定了北大离子通道实验室,不可能获得天量的公共经费,或者大量的慈善捐助,这是现实所决定的,即使有七千万个文人去呼吁,也是没什么鸟用。
对科学家来说,违背现实是最没有意思的事,理论永远是依附于现实的,既然不能走国外高校和研究机构的路子,杨锐就要给离子通道实验室找一个新路子——产学研一体化就很好用了。
其实,80年代的中国,对于知识的渴望是很强的,知识的价值也是很高的,中关村最初崛起的几家公司,包括联想在内,说穿了,用的都是中科院的资源。
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员,在联想工作,产生的价值就是联想的市值了,换一个思路,方正就是个不错的反例。
北大方正的结构,也是杨锐有所了解的。
不过,处于目前的环境下,杨锐反而对个人财富看的比较淡了,将北大离子通道实验室拉起来,让它真正的成为世界级的实验室,才是最符合杨锐意愿的选择。
而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