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么多天呆下来,王俊才对苏新村的人事和经济有了深入的了解。赵曰峰书记今年六十三了,按说已经过了退休的年龄,不该再把持着支部书记的位置不放了。他从七八年开始当书记,到现在已经干了二十年了。工作经验非常丰富,人脉也广,在镇里无论走到哪里,都能吃得开。但是有优势就有缺点,他的年龄大了,明显开拓能力不足,思想保守,只能做到维持苏新村的稳定,但是无法给苏新村带来发展。
这一点从村里的人事安排和村办企业的荒废就可以看得出来。在农村,村支部书记可是有绝对权威的,村委会主任基本上就是个摆设。按理说支部是抓意识形态的,只管大事,不管小事,关键是村里也没啥大事,竟是些鸡毛蒜皮,邻里纠纷这样的小事。算得上大事的,也就是农民每年的公粮缴纳和提留的收取了,可这种事一年就一回。由于苏新村土地肥沃,粮食产量高,所以老百姓交公粮的积极性很高,基本上不用村里费什么劲。
唯一让村干部费点脑子的就是提留的收取。提留是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按规定,从农民生产收入中提取的,用于村一级维持或扩大再生产、兴办公益事业和日常管理开支费用的总称。包括三项,即公积金、公益金和管理费。公积金用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