是很感冒,就连他的部门领导,他曾经的竞争对手范处长,也不是正宗中文系专业,他是师范大学历史专业毕业。张洪亮这种专业在工厂属于小众专业,除非他有足够强大的人脉,能够主动创造出机会来。
适合张洪亮的环境是机关,新闻单位,学校。早些年二零六的弟兄们闲聊时,问过张洪亮这个问题,问他问什么不去学校呢,堂堂师范大学中文系高材生,就算进不了机关和新闻单位,去学校当老师也十拿九稳啊,怎么阴差阳错跑到工厂来了。张洪亮摇了摇头,诉苦道,还不是为了城市户口吗,由于关系不到位,当初自己首先想去机关或者新闻单位,这两条路都没走通,他退而求其次想留在江州市的中学任教,结果找晚了,那年江州学校的毕业分配计划满了,要去学校只能回老家,那边的中学倒是随便他挑,可他不愿回去,他老家太穷了,自己好不容易考出来怎么可能再回去遭罪呢,结果最后亲戚给找了分到工厂的名额,就来到酒精厂了。
长期的不受重用,使得张洪亮越来越怨天尤人,成了什么都看不惯的愤青。在王福来爆冷辞职后,他也动过辞职这个念头,不过最终没有那个勇气舍弃来之不易公职身份,就这么不冷不热的工作着,直到结婚以后,特别是同批的卢成功也当上了分厂副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