梦回到了高中时期,数学老师苏玉姗在讲台上写题,同学们注视着黑板陷入思考。
只不过眼下他成了老师,而台下学生则全是来自各个国家的数学家。
“命Px(1,1)为适合下列条件素数P的个数。”
“x—p=P1”
……
“由(7式),(8式),(9式)及(10式),本引理得证。”
“Px(1,1)≥Px(x……”
……
注视着徐昀书写的过程,原本不以为意的神情逐渐变得凝重期待。
心底更是被震惊所填充。
“这是拓扑群论?”
“好精妙的思路和过程,真是天才。”
“我的上帝……”
……
“由(28式)、引理8和引理9得到定理1。”
“(1,1)及Px(1,1)≥……(logx)2”
“证毕。”
随着徐昀书写完最后一个数学字符,成功完成哥德巴赫猜想1+1的证明,无论场内坐着的权威数学家还是以线上方式参与的学者,此刻都无法按耐住激动的心情纷纷寻找身边能用来验算的东西,想要对徐昀的证明过程进行论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