么。在实验室中,做到温度更高,甚至室温下超导的材料也并不是没有。
不过在常压下实现这个温度的超导,意义就完全不同了。
当然,对于这些世界顶尖的超导材料供应商来说,实验室产品和工业化的商品可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。
不可置否,152K常压超导的确很优秀,但和它相差不大的产品在实验室中也并不是没有。
比如Bi系(92K)、Y系(125K)、Hg系(135K)等等,都能做到突破液氮温度(77 K)这个温度壁垒。
但截至到目前,还没听说过有哪家实验室能做到大批量的商业化生产高温超导材料。
到目前为止,工业界关于超导材料的应用,绝大部分依旧是低温超导材料。
而他们在制作商业化的超导磁体时,采用的依旧是铌钛合金这系列的低温超导材料。
当然,也有极少部分的氧化铜基高温超导材料生产,但产量很低。也就樱花国的国际超导产业技术研究中心(ISTEC)能较多的生产一些Bi系列的高温超导材料。
听说他们已经和日内瓦的欧洲原子能研究中心签订了合同,将在20年下半年批量提供一些BI高温超导材料,用于改造大型强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