的绘制,从而才能相对精准的判断出这种对抗材料的极限。
而辐射强度对抗测试则不需要。
通过仪器设备,制造出不同强度的强辐射源,逐渐提升辐射能的强度,来判断这种材料的极限在哪里。
这种测试,一个上午的时间就足够完成了。
对于徐川而言,他自己制造出来的材料很清楚的知道他的极限。
辐射强度的对抗测试,他直接从2 gy·h-1的强度开始的,这个标准,是高放核废料的底线。
低于这个数字,核废料会被划分到中放核废料等级中去,高于这个标准,则是最难处理的高放核废料。
数值越大,辐射强度越高。
如果连这个标准都扛不住,又怎么能用于核废料的处理。
当然,辐射强度的对抗测试并不是单纯的从辐射强度指标判断的。
此外还有材料的厚度,对抗时间等各方面。
毕竟任何一种材料,乃至水或者空气都有一定的抗辐射性能。
普通的混凝水泥,如果厚度能达到一点五米以上,也能隔绝掉绝大部分的核辐射了。
切诺利贝尔核电站大爆炸过后,当时的红苏就是用厚密混凝土水泥在四号反应堆外面修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