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个站出来理性讨论的名人是华东师范大学的教授张作海,他这些年一直都在研究于东,是知名的「东学家」,这次茅盾文学奖的评选他自然也是全程关注的。
得知《诅咒》没有获奖之后,当天张作海就发布了一篇名为《告茅盾文学奖评委会书》的文章。
在这篇文章里面,身为一名一线教师的张作海表示,茅盾文学奖作为中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奖之一,连续两届获奖作品,很难说代表了当今长篇的最高水准,在观念和写法上比较传统与保守,没有适当考虑题材的多样化和艺术上的创新。
对传统现实主义和传统历史过于偏爱,且在审美内蕴上缺乏对人性的深刻提示。
他还表示,获得茅盾文学奖的这些作品,过半在高校的文学教材中很少被提或者压根不会被提到。
「假如茅盾文学奖的作品不能进入到大学学术传播渠道,就有可能走向难以为文学界大多数人士及广大读者认同的小圈子中。」
「文学评奖应经得起读者检验和历史的淘汰。」
张作海主要从自身的经历谈论了对本次茅盾文学奖结果的看法,中心思想就是,作为一个文学奖项,评选有偏好是很正常的,但是绝不能搞小圈子化,脱离普罗大众甚至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