实不难理解,程砚秋采访的这些人,基本上都跟常先生不是一个年代的,他们对常先生的认识有很多也是从长辈口中得知的。
于东将笔记本放下,又看向箱子里面的书。
程砚秋应该已经费了很大的力气,最终也只能找到这两百多本书,但是据于东表叔李纪雍所说,常先生家应该有一屋子的书。
能给人“有一屋子书”的感觉,保守地说,也要有个三五千本书才行。
这么看来,这些书绝大部分都已经丢失了。
于东有些失望,但也有些庆幸。
失望的是常先生的那些书并没有全都保存下来,只留了这么一点,而庆幸的则是他们找的还算是早的,如果再过上几年,连眼前的这些书恐怕都没有了。
他没急着把书翻开,而是先找了几本印章比较清晰的研究了起来。
看了大概十四五本,他发现,这些印章基本上就两种。
一种是“常怀英”,另一种是“静居主人”,都是阴刻的小篆。
常怀英应该就是常先生的名字,而静居主人则可能是他的自号。
随后于东又一本一本地将箱子里的书全部拿出来,在客厅里面摆开,最终让他找到了第三个印。
庆幸的是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