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些担忧。他们也不确定这稿子是否能够在《收获》上发表。
虽然《收获》向来风格大胆,但是也有不过稿的时候。
“就算是不过稿,能得到你们的认可,也算是没白写了。”余桦笑着说道。
虽然余桦这么说,但是大家都知道他是在安慰自己。又有哪个作家不想让自己的作品发表出去,跟大众见面呢?
如果他真的能这么洒脱,自然也不必大老远地跑过来,完全可以将稿子寄到杂志社,在燕京等着消息就行。
不过格飞他们也没再说什么安慰的话,只是围绕着《活着》这本书讨论起来。
聊了两个多小时,已经快到后半夜了,三人才告辞离开。
等到他们走后,余桦一边收着稿子,一边问于东:“你今天好像没怎么聊过这稿子,但我感觉你应该是有话说的。”
于东确实是有话想说,但他一直在考虑是不是该说。
《活着》原本是会变成长篇的,而变成长篇的关键人物就是张一谋。
张一谋想要拍电影,所以建议余桦扩写,最终才有了十多万字的长篇《活着》。
但是因为于东的到来,现在张一谋正忙着筹拍《寡妇之死》,并没有时间来找余桦。
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