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以,柳景辉数次排徊于矿洞附近,多次在凶手的抛尸地附近动用警犬,并调派远超一般水平的人力进行搜寻,毫无疑问的刺激了凶手。
可以想见,要不是迫在眉睫的危机,凶手是不会轻易尝试,去戳警察的轮胎的。
这也是江远提出要对填埋后的矿洞抽水的时候,徐泰宁同意的原因之一。他既是因为资源充沛,线索匮乏,也是因为相信江远的判断,同时,徐泰宁还相信柳景辉不会无的放矢的在矿洞附近溜达那么久。
不过,在矿洞附近的搜寻,始终未能找到柳景辉,还是让人颇为无奈,当时的想法,也许是矿洞过于复杂,也许是山路过于艰险,以至于跌落或被动跌落。
现在看来,柳景辉说不定就是分别找到了凶手的抛尸地--这在正常的刑警来说,是不寻常的。正常的刑警,在遭遇了车祸之后,肯定得在原地拼命的寻找原因。
但对柳景辉来说,哪怕是以自身为媒,勾出来的证据,也只是案件的一部分罢了。
他总是用自己思路,以四两拨千斤的姿态,轻巧的侦破案件。
要说柳景辉有什么错,或许是他低估了凶手的成长。
凶手第一次戳车胎,制造车祸,让柳景辉逃过了一截。第二次,凶手大概也是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