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的韩国?”
“是啊,这秦国国力蒸蒸日上,百姓安居乐业,比那韩国不知好了多少!”
有人却是不服气道,“韩非可是韩国王孙,学业有成之后自然回去,报效自己的国家。”
“这倒也是。”众人议论纷纷。
但毋庸置疑的是每三年的科举考试,文院中的士子都会大放光彩,十个至少有九个中的。
这些士子不但文采斐然,而且博览诸子百家经典,每一个都是栋梁之材,但秦王并没有一下子把他们放到高位,而是让他们出去历练,从基层做起。
在文院中,他们不但可以学到治世之才,还会学到机关术和农作物的种植,秦国律法更是倒背如流,还会学到一些判案的经验。
这些年轻的士子还没有被官场上的腐败腐蚀掉自己的热血,来到基层后更是积极展现自己的能力,为这个帝国发光发热。
科举考试分为文举和武举,两个考试的时间是分开的,很多学子自持有才,考了文举还不算,还去考武举,能在两个考试中脱颖而出的人才,都会得到秦王的亲自接见。
科举考试甚是严格,若是被人查出作弊,将会终身取消科举的资格,甚至还会连累子孙后世一起抬不起头来。
徐清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