斯皮尔伯格的作品里最有长镜头存在感的,大概是《辛德勒的名单》,在这部电影里,他抛弃了以往的拍摄习惯,用了很多固定长镜头和运动长镜头来展现影片的纪实色彩,当然,也获得了极大的成功。
同为严肃题材作品,斯皮尔伯格为《米尔克》设计了两个长镜头,一个是“米尔克之死”,用运动长镜头记录下莱昂纳多进入市政厅、骗过安保、枪杀市长、枪杀米尔克的全过程,以米尔克的倒下告终。
另一个固定长镜头,给托比·马奎尔和詹姆斯·弗兰科,他们手捧蜡烛,从市政厅汇聚到卡斯特罗大街的游行队伍中,成千上万的人一起为死去之人祈祷,星星点点烛光照亮了半座城市,斯皮尔伯格称之为“希望”。
而“米尔克之死”显然是两个长镜头中最重要的那个,不仅仅体现在时长上——最终呈现在大银幕上时,可能会超过五分钟,是斯皮尔伯格拍过最长的长镜头了——还表现在拍摄难度上,涉及到近十个场景,和上百人的现场调度,一般的导演根本不敢尝试这样的长镜头。
事实上,为了拍好这个长镜头,整个剧组预先排演加拍摄大概重复了四五十遍,因为要尽可能避免胶片浪费,剧组采用了舞台剧排练一样的方式,在地上贴满标示走位的胶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