历史上高大松的《晓说》为什么最后没有跟《逻辑思维》一样,成长出一个巨头级别的平台型APP呢?(我指的当然是“得到”。)
说到底,除了两人的定位、禀赋不同之外。
更关键的一点,还是高大松压根儿就不能算是个“完全体”的自媒体。
《逻辑思维》的强大,历史上并不是完全靠在优酷网站上引流的,他只是把优酷当成了自己的渠道和棋子,在优酷拉到了人之后,立刻转移到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上。
(当然,中间还有一年多过渡期借助了喜马拉雅,我那时候上班开车就听喜马拉雅。音频产品最大的好处,就是可以抓住精英人士眼睛不能看东西时的学习需求。估计罗胖也是在喜马拉雅得到的数据反馈好,才自己搞了“得到”。
澄清一下,我不是精英人士,我只是说这类产品的设计目的、是奔着解决精英人士的需求。我就是个扑街,凑表脸地蹭上去跟精英人士用了一样的产品而已。)
而历史上的高大松,则是打着浓厚“阿狸系”烙印的文化人,所以他没法去在微信公众号上大肆扩张圈粉,最多就是运营一下自己的微博(新浪微博跟优酷土豆都是阿狸系全资收购掉的,所以选边站队方面没问题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