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方就是第一批采用大数据说话,决定给哪些书推广资源、而哪些书则放弃掉,自生自灭。而且,因为网站喜欢流量数据漂亮的书,有些人就去造假刷,可如果造假行为表现得不太像正常大众的行为模式,网站算法也是可以排查出来的,从而把那些涉嫌刷的书打入冷宫。
我当时看了一本律师和辩论题材的——可能是因为这类书比较符合我的行业背景和知识结构吧。但是作为一个冷峻的、高贵的读者,我不会跟那些咋咋呼呼的小白那样高喊安利,我只会先存起来,养到100万字再开宰。
可是有一天,我发现我存的那本书太J了,本来我很想辱骂那个作者,可是后来看了作者披露的内幕之后,我放弃了,我发现他太正当了,而我不配辱骂。
那本书被冤枉、最终为了尊严而结束的理由,是这样的:在那个网站,首先APP有一个门面设计,那就是一本书的付费粉丝数超过大约200多的时候,会出现一次数十倍的阶跃。比如说,如果一本书只有50个人付过费,APP上就显示真的只有50个人粉丝数。100个人付过费,就显示100个——这里考评的是人数,不论金额,也就是一个人给一个盟主还是只给1块钱,都算一个粉丝。
但是,当一本书的粉丝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