至少也得做到“事后复盘看得懂他的计谋”。
刘渊明刚才那番复盘,就属于第二种。
很显然,这个马屁拍得很成功。
冯见雄这种谦虚之人,听了都有些得意。
当年他投资NIICO的时候,世人确实都不看好——其实主要就是身边亲密的人都不看好。
至于世人,当时一来世人都还不认识他,二来他也保密,闲人们想不看好他都没机会。
因为在吃瓜群众看来,学雷俊那样“赶到了风口上,猪都能飞上天”的朴素创业观,才比较好理解。
哪有冯见雄这样偏偏反其道而行之、等风口里厮杀分出胜负了、第一批失败者等着退出、急于贱卖自己尸首时才进去的?
但后来的事实偏偏证明了,这种思路是很有效的。再热的行业退潮时,都会形成“价值洼地”。
只要卖得出现了低估,就是“价值洼地”。这世上不存在不可以出现价值洼地的行业。
而且,风口褪去时出现的“价值洼地”,才是那些靠计谋获取优势的人发挥的战场——如果冯见雄今天是个科技重生文主角,手握黑科技,或者脑内内置百度/论文数据库,那他当然不会来这么干了。
但他不是那种妖艳的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