卫视就在考察一个叫《荷兰好声音》的外国综艺,就是去年在欧洲开播的。
如果你准备把‘成长性元素’加进去,不如详细参照那个节目做一下功课,再考虑移植的问题。”
冯见雄一听,酒意也稍微清醒了些,暗暗拍大腿:对啊,自己怎么就没想到!“在选秀综艺中,加入选手的成长性元素”,后世的《奇葩说》不就是从《华夏好声音》那里借鉴来的么!
在《超级女声》时代,唱歌综艺是不存在成长性的,第一集参赛的时候这个选手唱功、综合水平如何,到赛季结束基本上也就那么强。完全只是比赛。
但是到了《华夏好声音》时代,除了“不看脸只听声音转椅子”这个表面噱头的卖点之外,其实还有一个被世人忽略了的成功要素,那就是体现“成长性”——“导师”选人组建“战队”之后,是要真的培养选手,体现对方之所以能成功背后的辛酸、苦练。这样才进一步拉近了个观众的距离。
至于再往后那些年,更是连“演员之所以牛逼是为什么”这些幕后细节都要演给观众看,博取眼球了。
大部分观众,之所以对综艺不感兴趣,最大的原因,就是觉得综艺“假”,是有“编剧”排练好“剧本”的。觉得火了的那些人之所以火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