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2.6%?哼,也算是够面子了,提前一个月预告过的节目,观众至少没有嫌弃乏味切台。不过,估计也就这个水准了。”
说出这话的人,是个有点猪腰子脸的家伙,他此刻正坐在导播室另一侧隔壁的一间办公室里。
这人也是央视制作公司的一名编导,姓汪,也曾经制作过美食类的半纪录半综艺节目,可能是做得有点不伦不类,哪一部分的观众都没抓住,所以当初就扑街了。
如今听说陈导拍摄的《舌尖上的华夏》上映了,他也有些紧张,便托了放映部门的同事朋友,来了解一下第一手的数据。
可见,最关心一部剧放映效果的,除了制片人和发行人之外,就数竞争对手了。
有些东西,做烂一次不要紧;尤其在央视这种地方,总能推给“创新失败”、“为了创新而付出的试错成本”。
但是如果有对照组,混日子糊弄的难度就要大得多——不怕不识货,就怕货比货。
现在看来,第一手的成绩还在预料的可接受范围内。
“我早说过你可以放宽心的么,以我的经验,这种节目上映后,基本上前10分钟收视率定格在哪个点,后续也就没什么大的波动了。看得还行的也不会换台,没入坑的也别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