但这座城市和东部的纽约相比,却几乎没有高楼大厦,整座城市都是平坦放纵地任性铺开。
这导致这座城市的市区面积,比纽约要广大好多倍;也导致居民要想通勤穿过城市,需要行驶的路程也非常遥远。
当初洛杉矶县政府如此规划时,想法是很好的:那个年代的米国大西部,地广人稀,土地便宜。盖房子的主要成本是建筑成本而不是地皮成本,地皮可以随便挥霍。所以不起高楼大家住着舒服宽敞,成本还廉价,何乐而不为?
至于城市太扁平、不够立体导致的“城市面积太大、穿城通勤困难”的问题,当时的官员是这么拍脑门的:可以想办法把洛杉矶规划成四五十个社区聚落卫星城,每个社区聚落里面都有工厂、商业体、CBD写字楼区块、居民区、教育医疗……
然后最好实现“每个区的人民,平时工作、生活都可以不用离开自己所在的那个区,在区内部消化掉通勤需求。那样也就没多少人需要穿越整个洛杉矶市区大范围长途移动,拥堵问题自然就没有了”。
想法很美好,现实很骨感。
规划完成之后,加州人发现洛杉矶的产业格局变化太快了。
作为引领全世界文化和传媒产业的龙头,这座城市的工作流动性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