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人都看到这些学阀官僚正在被草——你特么还改不改?
然而,这样的事情,在法律界又是不常见的。
因为求名求职称的学阀们,往往过于脱离一线实务捞钱,很难想到这么深远——法律,或者实施细则,有什么精微奥义的毛病,那都是十几年的激烈司法对抗总结出来的,不是坐在象牙塔里意淫可以脑补出来的。
而一线拼杀了十几年、大钱赚够的人,又不屑于去求学术界的虚名了。人家喜欢闷声发大财,巴不得学阀越晚发现这里面的猫腻越好。
更有甚者,一旦某个法律漏洞被圈内数以百计、乃至上千的尖端律师发现并用于闷声赚钱之后,这个利益集团就太可怕了。要是某个家伙自己赚够了,不稀罕钱了,突然转而想求名,把这个漏洞的利用方法剖析干净放上期刊——那只怕这个律师也活不过多久了。
断人财路,如杀人父母,仇大着呢。
搁冯见雄身上,今儿个这事情,要不是沪江锦天成的金成义律师逼迫他在先,加上如今这个门路国内看懂的同行也才寥寥数人,没有形成利益集团,冯见雄也不至于选择略微损失一些钱而改为求名。
即使今天他求名了,还依然不忘把刘渊明这个招牌顶在前面拉仇恨值。同时借用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