也是微不足道的。
哪怕将来传播和复制的技术再发达,以至于传播和复制的物理成本降为零。那时候的人类自然有充分的个性化、差异化需求被发掘出来,变得越来越挑剔——这时候,为社会创造主流价值的,就依然是个性化、综合化的通才……”
冯见雄说到这儿,终于把这段话的总结概括了出来。
一直隐忍等待的苏勤,也终于逮住机会,果断发动了反击:“你这套理论只是空口无凭。你一方面承认了两类价值创造体系的并存,另一方面又举不出任何全局数据证据,只会铁口直断说其中一方面是主流,这也太不负责任了吧?”
冯见雄毫不相让:“全局的统计数据,目前确实是没有——并不是我不想搜集,而是基于现有技术,任何国家的统计部门都不可能完成这种统计。但我们作为展望未来的辩手,就应该学会通过看具体的例子和趋势,来作出正确的展望。
现代科技社会下,能够靠堆砌时间和精力,慢慢磨砺精益求精的行业,还普遍吗?或许,你可以学小野二郎包60年寿司,或者学早乙女哲哉炸50年天妇罗,最后做料理做出工匠精神来,把一项98分的技能提高到100分——但是这样的行业又有多少?
目前我们看到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