炼,但弘弘博感觉爹爹修炼方式太苦了,孩子就应该有属于自己的童年。所以坚持不同意项阳煦给天赐带来童年阴影,项阳煦熬不过爱人的恳求,也就随他去了。
但到了六岁,弘弘博觉得已经到了适学年龄。加之万事起源总要以基础学科开始,于是就主张让他去民间上私塾。选择去民间进学自然有弘弘博的道理。小天赐一出生便是五灵根,将来必定是修仙的。他的人生路还很漫长,所以弘弘博希望孩子能多看多经历,积累沉淀下来的都是他的人生财富。
项阳煦自然是没有任何反对意见。他早就觉得孩子应该开始上学了,现在只要是让他去学知识,无论是去哪里学,他都没有任何意见。民间自然有民间的好,早日让孩子知道民间疾苦,将来才能全心全意为苍生谋福祉。
弘弘博选择了一家颇具盛名的私塾。上的是国子学、太学、四门学、律学、书学、算学这六学,也是为广大学子将来考国子监打基础。
弘弘博并不看重项天赐将来能否考上国子监,所以告诉他要把学习重心放在书学和算学上。孩子若是字都不认识,数数也不会数,那以后他连经书都看不懂,更不用提锻造和炼丹了。
但还有一点,是重中之重。那就是低调低调再低调,绝不可暴露自